原標題:名額公布!全國高校在滇招生計劃出爐
全國普通高校在云南省投放的招生計劃出爐啦!記者第一時間獲悉,由云南省招生考試院編制的《2022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和《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填報志愿指要》已印刷完畢,將陸續(xù)下發(fā)至各中學學生手上。
目前,云南省高考評卷正在緊張進行當中。據(jù)了解,在評分、核查和數(shù)據(jù)校驗等工作全部結束后,云南省將根據(jù)劃線原則擬定《2022年云南省高考錄取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提交省招生考試委員會審定后,計劃于6月23日左右向社會公布??忌赏ㄟ^云南省招生考試院官方網站“云南省招考頻道(www.ynzs.cn)”、云南省招生考試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查詢成績。計劃6月27日至29日,進行網上填報志愿,并于7月初至8月底開展集中錄取工作。
部分高校云南省招生計劃
更多院校招生計劃
詳見《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
更多院校招生計劃
詳見《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
云南省高招政策熱點點擊
征集志愿確認可通過
手機短信方式驗證
今年云南省的招生政策有什么調整?
強基計劃有那些院校投放計劃?
高考志愿是什么投檔順序?
……
在《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填報志愿指要》上,云南省招生考生院對考生關心的問題做了細致解答。
01調整變化:
高招一本批文理科可填10所院校
為進一步提升考生獲得感,確保志愿填報安全、平穩(wěn)、公平、有序進行,云南省對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設置、填報方式進行了調整。其中,“一本批”文、理科院校志愿數(shù)從原有的5個增加到10個,也就是說,每位文理科考生在“一本批”均可填報10所院校。
“一本批”文、理科院校志愿設置數(shù)增加到10個,專業(yè)志愿設置保持6個不變;藝術、體育類“一本批”“二本及預科批”“高職(??疲┡痹盒V驹冈O置數(shù)增加到20個,專業(yè)志愿數(shù)保持1個不變。
即考生在填報文、理科“一本批”志愿時,可填報10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可填報6個專業(yè)志愿和1個“專業(yè)服從院校調劑”標志;填報藝術、體育類“一本批”“高職(??疲┡敝驹笗r,可填報20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可填報1個專業(yè)志愿;填報“二本及預科批”藝術、體育類志愿時,可填報20個院校志愿(少數(shù)民族考生可填報不超過20個普通院校志愿+不超過5個預科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可填報1個專業(yè)志愿。
除此之外,文、理科“一本預科批”設置5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設6個專業(yè)志愿和1個“專業(yè)服從院校調劑”標志;“二本及預科批”設置10個院校志愿(少數(shù)民族考生設置不超過10個普通院校志愿+不超過5個預科院校志愿),每個院校設6個專業(yè)志愿和1個“專業(yè)服從院校調劑”標志,與往年保持不變。
另一個調整是:在征集志愿階段,考生填寫并保存自己的志愿后,可選擇到報名確認點進行現(xiàn)場確認或通過手機短信驗證進行網上確認兩種方式中的其中一種進行征集志愿確認。
02強基計劃:
今年39所高校組織開展招收
自2020年起,教育部將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以下稱強基計劃),今年云南省繼續(xù)按照教育部要求組織開展強基計劃招生工作。
強基計劃指導思想和原則是服務國家戰(zhàn)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yǎng),為國家重大戰(zhàn)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yōu)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重點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
強基計劃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范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高校向教育部申請并提交相關專業(yè)的招生和人才培養(yǎng)一體化方案。教育部組織專家綜合考慮高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研項目及平臺建設情況、招生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yè)和規(guī)模。
03 2022年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考生可在高校強基計劃公布的報名網站中查看招生簡章及招生章程、試點高校具體招生專業(yè)及計劃、是否在云南省投放招生計劃等信息。
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需按照各試點高校招生簡章要求在高校報名系統(tǒng)中報名,人圍高校考核的考生還須參加高校相應考核。
考生強基計劃志愿以在各試點高校報名系統(tǒng)填報的信息為準,云南省不再單獨組織強基計劃志愿填報。強基計劃入圍考生仍可參加高考志愿正常填報工作。
04投檔方式:
今年繼續(xù)實行平行志愿投檔
投檔時,按照強基計劃批→香港自主招生院校(除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外)→國家優(yōu)師專項計劃→地方優(yōu)師專項計劃→提前批免費定向計劃(本科)(含省內免費醫(yī)學生和公費師范生)→提前本科批→提前專項批→國家專項批→地方專項批→高校專項批、高水平批→一本批→一本預科批→二本及預科批→提前批免費定向計劃(??疲ê让赓M醫(yī)學生和公費師范生)→提前??婆呗殻▽?疲┡捻樞蜻M行投檔。每個批次首先進行藝術、體育類的投檔,再進行普通文、理科的投檔。每個批次在全部錄取結束后,才會進入下一批次的投檔。
今年云南省全科類、全批次繼續(xù)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方式。
平行志愿投檔規(guī)則是:分數(shù)優(yōu)先、遵循志愿。就同批次同科類整體而言,高位次考生優(yōu)先獲得投檔機會;就考生個人而言,則依志愿順序投檔?!胺謹?shù)優(yōu)先”是指所有符合條件的考生首先按分數(shù)(而不是按志愿)排序,對排序隊列中的任何一位考生而言,只有對該考生完成了投檔判斷,對符合投檔條件的考生必須完成投檔,才會進行下一個考生的處理。即分數(shù)高的考生較分數(shù)低的考生優(yōu)先獲得投檔機會?!白裱驹浮笔侵冈谔幚砻恳粋€考生時,按考生平行志愿邏輯順序逐一檢索,一旦檢索到的志愿符合投檔條件,即進行投檔,之后的志愿將不再檢索。
對藝術、體育類及“三校生”藝術、體育類招生院校投檔時,文化分和專業(yè)分都上線的考生,依據(jù)考生志愿,原則上按照專業(yè)分進行排序,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招生院校在《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公布的錄取原則排序成績,實行平行志愿投檔。一次性原則。對每次填報的同批次同輪次平行志愿只進行一輪投檔,考生填報的每個志愿只進行一次投檔檢索。未能投出的考生所填報的本批次本輪次志愿作廢,不進行投檔或降分投檔,考生可填報本批次后續(xù)的征集志愿或參與下一批次錄取。
投檔完成后,對本次投檔未完成計劃的高校,其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將統(tǒng)一公布,重新征集志愿,并按征集志愿進行投檔。
有效性原則。即在院校對民族、單科成績的條件控制下進行投檔,不符合條件的,不參與投檔。
填 報 問 答
01實行平行志愿,對考生來說有哪些好處?
一是降低志愿填報風險。
實行順序志愿,第一志愿落空,很可能導致其他順序志愿也隨之落空。而實行平行志愿,依據(jù)“分數(shù)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同一批次中每一個志愿都有被錄取的可能性,這樣就保證了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分數(shù)來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
二是減輕考生在志愿填報過程中的焦慮心態(tài)。
順序志愿填報,考生必須在幾所學校中選擇一所作為第一志愿,這種選擇增加了考生的焦慮。而平行志愿填報,可以將與自己實力對應的相同層次高校放在一起。志愿填報的風險降低、焦慮減輕、選擇空間增大,因而考生填報志愿時的緊張情緒也會減輕一些。
三是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高分考生。
以前由于一分之差,可能導致高分考生從名校落到一般高校。而在平行志愿中,高分考生遭遇“滑鐵盧”的可能性大大縮小,只要定位準確、志愿梯度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充分地選擇理想的學校與專業(yè)。
02填報平行志愿,該如何來確定分數(shù)和學校順序的關系?
平行志愿投檔,是根據(jù)分數(shù)高低、按志愿先后逐一檢索投檔的,因此建議考生根據(jù)自身的分數(shù)和意向選擇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填報志愿,形成梯度。否則,把低分學校填在前,高分學校填在后,低分學校一旦被投檔,高分學校就不可能再投檔。
03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投檔比例如何設定?
提前批次軍校按1:1.1的比例進行投檔。其他批次參加平行志愿的招生院校原則上按1:1的比例進行投檔,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招生院校提交的投檔比例進行投檔。
04藝術、體育類及“三校生”藝術、體育類如何投檔?
普通藝術、體育類及“三校生”藝術、體育類投檔時,文化分和專業(yè)分都上線的考生,依據(jù)考生志愿,原則上按照專業(yè)分進行排序,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的,按照招生院校在《2022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公布的錄取原則排序成績,實行平行志愿投檔。
來源:云南網,春城晚報—開屏新聞客戶端、“春城晚報樂學派”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