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百年“老酸粑” 蒸出“甜滋味”

11485

傳統(tǒng)小吃——酸粑,是馬關篾廠鄉(xiāng)的一張美食名片,已有近百年歷史。在飲食日漸豐富的今天,其獨特的味道,依舊抓住了人們的味蕾,成為了篾廠兒女不可替代的鄉(xiāng)愁與味道。


204874.jpeg


近日,記者走進馬關篾廠鄉(xiāng),探索酸粑的制作過程。酸粑,顧名思義是帶有酸味兒的粑粑,因其口感松軟、酸甜,深受喜愛,故而世代相傳。


篾廠酸粑的制作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整個過程歷時2天。酸粑以精選大米、玉米為原料,經(jīng)過碎米、泡發(fā)、打漿、發(fā)酵、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發(fā)酵,第一次靜置發(fā)酵七八個小時后需再攪拌發(fā)酵1個小時才可以蒸制,發(fā)酵時間必須拿捏精準,否則蒸出來的不夠松軟,而時間過長味道又會太酸。再將適量發(fā)酵好的米漿倒入特制的蒸籠里蒸15~20分鐘,一道美食就悄然形成。


204875.jpeg


據(jù)篾廠鄉(xiāng)粑粑廠二組酸粑制作人張海蘭介紹,酸粑都是自然發(fā)酵,就是把上次用的“娘”曬干,在磨的時候加一點在米里磨,磨了倒入缸里,用木棍來攪拌,攪拌好以后把桶蓋好,等到第二天發(fā)泡,就可以蒸了。一道道制作工序對于張海蘭而言早已爛熟于心,張海蘭說,她做酸粑的技術是和嬸嬸學的,那時她才20歲,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了36年了?!斑@個粑粑我賣了二三十年了,在八寨街一天大概能賣1000多元錢,篾廠人比較少,最多賣得700~800元?!背嗽诒镜劁N售外,張海蘭制作的酸粑還深受文山、河口等地消費者喜愛,時常有人叫她配送,一帶就是上百個。


204876.jpeg


新鮮出爐的酸粑冒著騰騰的熱氣,純米漿酸粑看起來晶瑩剔透,玉米酸粑則金燦燦的,掰開酸粑,溢出一股米漿與玉米的清香,咬一口唇齒留香。在篾廠鄉(xiāng),以前做酸粑的有10多家,現(xiàn)在只有6家了,酸粑成了他們家庭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


204877.jpeg


一個小小的酸粑,承載著篾廠人特殊而深厚的感情,牽引著外出游子的思鄉(xiāng)魂,也蒸出了脫貧致富的“甜滋味”?!八狒巍币巡凰幔拈g滿是甜。(馬關融媒體記者 :楊耘 譚倩   通訊員:駱思雨)


來源:文山新聞網(wǎng)

本章采編:魏光友




文章底1客服.png文章底3百度.gif文章底4公眾號.png